Search

【登山的意義】
**
認識陳德政,是2014年12月同登小觀音山。朋友詹偉雄剛從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登山的意義】
**
認識陳德政,是2014年12月同登小觀音山。朋友詹偉雄剛從冰島旅行回來,他在那裡迷上了山,於是發起邀約而有了這趟郊山之旅,與策展人格子4人成行。

那是一趟狼狽的登山。除了我,沒有人帶登山杖和手套。別人不說,德政穿了牛仔褲、運動外套,頭戴毛線帽,腳登NIKE休閒鞋。詹偉雄下山後在臉書貼文:「輕看了小觀音山,狠狠被修理!」

6年後,詹偉雄今年要「完百」了,而攀逾50座台灣百岳的陳德政,更有了一趟傳奇的K2基地營之旅;從而,有了我手上這本書《神在的地方》。

這不是德政的第一本書,他之前有關音樂的寫作已頗負盛名。這是他第一本登山的書,一出手就把台灣登山寫作推上新的高度。

這個高度,並不全然是因K2題材的稀有與新鮮,更多的是寫作者的視野與才氣。

《神在的地方》不只是一趟登山壯舉的全記錄,藉由插敘、倒敘的手法,作者豐富了文本的內涵。我們除了隨他生動的文字,如親臨其境般進行一趟登山挑戰外,也得以了解一部壯烈的當代登山史,並一窺異地人文多采的樣貌,甚至是一個豐盛生命青年的成長歷程。更可貴的是,作者的文字蘊藉著反思,讓故事常常可以達到哲學的高度。

這幾年,台灣登山活動蔚為風潮。雖說人人各有動機,但壯盛的山體、遼闊的河谷、沉鬰的森林,乃至日出的聖潔、雲湧的詭麗,甚或狂風驟雨寒雪,終將洗滌我們勞碌、偏狹、沈悶的心靈,把登山者帶向一個共同的地方──當我們在群山寂寂的暗夜裡,抬頭仰望銀河的浩瀚時,所有登心者的心,都已接近神住的地方了。

是的,登山是一種生命「尺度」的啟蒙,它讓我們得以用自然宏大的尺度,掂量自己卑微的身軀。
**
《神在的地方──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》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83944?sloc=main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